摘要: 1979年,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這一決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尖銳矛盾的形勢下做出的。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
1982.10.16。影寫版。P11.5。31mm*385mm。 50(10*5)。[G]。
鄒建軍。北京郵票廠。
1979年,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要求各國政府屆時開展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借以提高人們對糧食和農業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促進糧食、林業、牧業和漁業的全面發展。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這一決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尖銳矛盾的形勢下做出的。從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0億,增長最多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
本套郵票共1枚,為“世界糧食日”。主體圖案是地球、黃、白、黑三種膚色的人像和麥穗。麥穗居于郵票畫面的前景,色呈金黃,造型挺拔,線條有力,兩支麥葉左右相扶,形象醒目,很好地突出了“糧食日”這一主題。不同膚色的人像整齊并列,輪廓優美,借鑒了人物剪影的民間工藝形式,使圖像生動傳神,極具概括力。地球呈扁圓形,線條柔和,與主體圖案麥穗形成強烈對比。人像和地球疊置在一起,象征著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民都在重視糧食問題,決心致力于糧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以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 圖案采用了草綠色的背景底色,象征著生命的希望,與主圖配合得十分諧調。圖案上端為本套郵票的主題文字:“世界糧食日”,左上角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徽志。作者大膽運用色塊對比映襯的表現手法,使整個圖案設計顯得簡潔有力,對比強烈,寧靜和諧,端莊雅致。
這枚郵票發行于1982年10月16日,今年的世界糧食日,該郵票的主圖案為麥穗以及黃白黑3種膚色的人相,很好的展現了世界糧食日的主題,該郵票中不同膚色的人像輪廓刻畫的生動形象同時也借鑒了我國傳統的古典剪紙藝術文化,整體給人了一種蘊含著世界性農業組織的特色。該事件的背景為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同時這一天每個國家都會按照各國政府的要求展開各種紀念活動,我國發行的這套郵票就很好地為世界糧食作出了紀念,同時也促進了祖國其他各方面事業的全面發展。
這枚郵票發行于1982年7月25日,紀念了第二次聯合國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會議。我國屬于本次大會的會員國之一,所以發行了這套郵票具有很好的紀念意義。
畫面上是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的場面,背景是火樹銀花和飄舞的彩帶。”他啟動電鈕,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并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是世界A級比賽,在中國廣州舉行。圖案采用了廣州美術公司何世德先生設計的本屆錦標賽會徽。
為了弘揚中國的民族技藝,中國發行了T104 花燈郵票。
本套郵票共4枚。特別是中國鄉村女教師,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之中仍然專心致志的為祖國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這種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學習。它出自于中國知名郵票設計大師萬維生之手,整組郵票分為4枚,每一枚都充滿了濃濃的師生之情,令人動容。
3-1為“羅馬尼亞獨立節”。主圖是羅馬尼亞國旗,象征著羅馬尼亞的獨立和解放。主圖是羅馬尼亞解放戰爭的場面,表現了羅馬尼亞人民為了獨立和解放而英勇奮斗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