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總統(tǒng)。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fā)行量超過 7.5 億枚。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總統(tǒng)。當時,為了鞏固國內(nèi)政局穩(wěn)定,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于是發(fā)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tǒng)一幣制”。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fā)行量超過 7.5 億枚。
民國九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jié)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
1.九年精發(fā)
2.九年精發(fā)三年背
3.九年中發(fā)
4.九年中發(fā)小嘉禾
5.九年粗發(fā)
6.九年海南版
7.牛口造7點年
8.九年缺口造
9.九年大肩章
民國九年袁大頭銀元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lǐng)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后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lǐng)全封領(lǐng),此版別含銀量較高。此外還有缺口造版、7點年連口造版、精發(fā)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等等。
有趣的是盡管版別不同,但“袁大頭”壹圓幣的標準重量都為七錢二分,以今天的計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純銀23.493克。民國九年袁大頭銀元為英國伯翰造幣廠所制鋼模鑄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尤其是民國九年版的缺口“造”(銀幣上的“造”字的“口”缺一橫)“袁大頭”最值得收藏。另外,從鑄造工藝及齒邊紋飾來看,“袁大頭”還可以分為這些版別:鷹洋齒邊版、丁字齒邊版、英文簽字版、“甘肅”銘文版等。
江南戊戌“珍珠龍”真品的龍麟珍珠是一個圓坑一個球珠,鱗的層次感和珠的立體感都很強。
其錢文楷書,書寫渾厚遒勁,成為了大中通寶錢文的典型書意特征。背“濟”字書意略顯拙率,然亦端正,正是其獨特風格所致。
提起“大宋通寶背當拾”錢,稍有泉識者,無不知道其乃老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之一,且排名較前。時過境遷,此錢雖早非幾枚存世,然以其精美的錢文書法和精整的鑄相,以及遺存仍然稀少,至今仍屬聲名顯赫之品。流傳至今已成為世上罕見的錢幣珍品。
大觀通寶折十也是大家比較關(guān)注的一種藏品之一,這枚錢幣是北宋時期使用的貨幣,當時發(fā)行大觀通寶的版式比較多,而大家最常見的還是折十。
皇宋通寶,約有200多種版別,價格高一些的,也就是存世量較少的版別。
我國袁大頭正式發(fā)行的年份只有四個年份,民國三年、民國八年、民國九年以及民國十年。其實,民國4年至民國7年并沒有停止鑄造銀幣,只是在銀幣上沒有變更年號而已。直到1927年北伐戰(zhàn)爭勝利之后,民國政府才下令停鑄“袁大頭”銀幣。
江南省辛丑光緒元寶真品特征 圖片及價值多少
清末,清政府為重新掌控國內(nèi)的經(jīng)濟發(fā)展,準許各個省份鑄造標有各省名稱的光緒元寶銀元,江南省也在其中,而江南省辛丑光緒元寶銀元就是其鑄造的銀元之一,該枚錢幣目前在古錢幣收藏市場上的數(shù)量有限,并且它也是跨省發(fā)行的江南龍洋銀元,歷史收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