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實行,附加費為1元。嗣奉令緩辦,于10月26日再急電各局不予發行,但邊遠地區,因交通不便,轉令未能及時到達,屆期仍有若干地區售用數日。
民國31年10月9日,郵政總局通電各區管理局及辦事處,以郵政收支不能相抵,虧累日巨,于是,加收附加費,由各區先將庫存中信版1角6分郵票,就地加蓋「國內平信附加已付」字樣。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實行,附加費為1元。嗣奉令緩辦,于10月26日再急電各局不予發行,但邊遠地區,因交通不便,轉令未能及時到達,屆期仍有若干地區售用數日。
同年12月3日再電各區,以國內郵資奉準調整,平信費每單位5角,掛號費每件1元,掛快費每件1.5元。5角郵票需要驟增,趕印不及,著先利用前已加蓋之「國內平信附加已付」郵票,將加蓋字樣劃銷,再于票面上端,另蓋「5角」2字售用。
各區加蓋詳情如下:
普32.1 湖南,200(20×10),32年3月
由邵陽資一印刷社以手寫6號仿宋字,石印加蓋黑色,「內」與「加」2字間距離約9.5–10.5公厘,「信」字「言」部1點作豎狀;「5角」2字較一般為小,劃線粗細距離頗不一致。
普32.2 河南,200(4x10x5),32年4月
由西峽口豫德印刷局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國」字框內小口2豎均不出頭,「加」及「內」2字距離8.5公厘;「5角」2字系4號宋體,劃線頗粗。另以手戳逐枚加蓋一部份,未曾發行。
普32.3 江西,200(2x10x10),32年4月
由贛縣大東書局江西印刷分廠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內」「加」2字距離10公厘,附字1撇較高,「已」字半閉口,「內」字頭上有1短橫,「加」字略向右偏;劃線甚細。
普32.4 福建,200(2x10x10),32年4月24日
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2行小字間距離9.5公厘,「附」字1撇較低,「已」字半閉口,「內」字斜頂;「5角」2字系4號楷體,劃線亦細。
普32.5 貴州,200(20×10),32年 5月12日
由貴陽京漢印書館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2行小字距離8.5公厘,「已」字開口,「國」字小口下1短行左首與外框1豎不連,末稍與「戈」部相連;「5角」2字系4號宋體,劃線細。
普32.6 云南,200(20×10),32年 5月 9日
由五華印務局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2行小字距離11.5公厘,「已」字閉口,「附」字1撇略低;最末1點4面不連;「5角」2字,由云南經濟委員會印刷廠以新5號宋字加蓋,較一般為小,劃線則粗長。
普32.7 甘肅,200(2x10x10),32年6月
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加」「內」2字距離10.5–11.5公厘,「已」字閉口,「平」字末筆1豎上細下粗,「附」字1點連于右豎;「5角」2字,有印機加蓋者,亦有手工加蓋者,機印者用4號宋體鉛字,紅色;手蓋者系
紅色楷字,因所用印戳有數枚之多,式樣頗不一致。
普32.8 廣東,200(20×10),32年7月
以5號宋字加蓋紅色,距離10.5公厘,「已」字半閉口,「國」字小口下之橫劃,兩端各與外框及「戈」部相連;「5角」2字以4號宋字加蓋紅色,兩字距離較一般為闊,劃線甚細。
普32.9 西川,200(2x10x10),32年 7月
由大公印刷局以新5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距離12–14公厘,「內」字頂上有1橫,「信」字「言」部1點作橫狀;「5角」2字以4號宋字加蓋,劃線略短,約12公厘。
普32.10 廣西,100(10×10),32年 8月16日
由廣西印刷廠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已」字半閉口,距離11公厘,「國」字小口缺1短劃;「5角」2字由大信印刷廠以新5號宋字仍加蓋黑色,劃線較粗。
普32.11 安徽,100(10×10),32年 9月
以石印5號楷字加蓋紅色,距離9.5–11公厘,「國」字有2種,1種大框內含「ㄠ」,另1種含「口」;「5角」2字以4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劃線極粗。
普32.12 東川,200(20×10),32年10月 6日
由中興印務局以新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距離8–8.5公厘,「已」字半開口,「國」字小口下橫劃起首處與外框1豎相連,末稍與「戈」部則不連;「伍角」2字由中央信托局印制處以4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此票兼蓋紅黑2色,最易辨認。
普32.13 湖北,200(20×10),32年12月
以5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距離8.5公厘,「已」字半閉口,「附」字1撇較低;「5角」2字用4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劃線頗粗。初時因恐劃線不準,難將前印字樣蓋沒,僅由印刷廠機蓋「伍角」2字,另由局方用人工加蓋線條。月余僅蓋萬余枚,供應不及,復交廠方以印機補蓋雙線。又該區由東川撥到「附加已付」郵票50萬枚,亦并用機器加蓋。
普32.14 陜西,100(10×10)
由西京茂記印刷所以2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距離10.5公厘,「國」字框內小口第1豎較長,「內」字此「國」字窄小;「5角」2字仍由該所續用4號宋體鉛字加蓋黑色,劃線甚細,線長約14.5公厘。
“倫敦二版”俗稱雙票。 1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 P.S. 從印制版別上看,第一版應為“雙圈”票,第二版才為“單圈”票;從發售時間上區分,“單圈”票在先,“雙圈”票在后。
1942年底起,中華郵政內地郵資增為平信5角、掛號1元、快遞2元,致使5角面值郵票需要量驟增。同時將停售的“國內平信附加已付”加蓋郵票上劃去原蓋字樣,另加蓋“伍角”字樣出售。加蓋字樣及劃線粗細式樣各有不同。
1945.9.17~9.5,五號黑體字鑄模加蓋,橫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由于運輸擁擠,光復區郵局所需國幣郵票,一時無法自后方運到。 2分,藍,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 1分,桔黃,復蓋。
2分,橄綠。 3分,紅棕。 16分,橄棕。 該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郵字水印紙,共5枚,其圖案刷色版模與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線式齒和梳式齒。
2分,橄綠,出現一種變體票:底邊漏齒; 民國郵票屬于歷史上最動蕩的一個歷史階段。在長期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民國郵票消耗特別大,能夠完整保留下來的已經不多了。所以,現如今能完整保留下來的民國郵票已經寥寥無幾。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
普58 印花稅票改作單位郵票
1949.5P12.5~14,[Pr]廣州南京印務局。 廣東郵政管理局奉令將印花稅票一批,交由廣州南京印務局,以特制鋅版加印改作單位郵票,計國內信函費3種,國內掛號費,國內快遞費及航空費各1種,國內航空費單位票另列于航空類。加蓋顏色黑、紅或深棕色。
普54 重慶華南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民國38年春,京滬受到威脅,由上海印制郵票供應西南各區,中斷,于是將大東書局滬廠印制金圓郵票之原圖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慶,交由華南印刷廠翻制膠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圖案文字雖相同,惟版紋更較大東廠平版者為粗糙,紙質亦較粗松。
普43 上海大東一版孫中山像郵票
抗戰勝利復員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以雕刻凹版印制國父像郵票,上為國徽,格式與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邊框花紋較為精細。全套11種,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雙色套印。 100元,深紅,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橫縫漏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