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底線中某一部位對準,比如印有小圓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狀的圖案,透視之兩面對準。
接線印刷:采用特制機器印刷,特點是鈔標的圖案花紋能夠完成多種顏色的接線,而且多色線條十分準確的銜接,不同顏色交接處,既無空白又不重疊。接線可以干膠印接線,也可以凹印接線。 膠版迭印:這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印刷技術,即用幾種顏色油墨在一次套印的基礎上,再用幾種顏色迭印,這樣就形成了多種顏色。這種印刷一般用在小方塊的裝飾圖案上。比如原來一個小方塊上印的是藍花,再迭印上紅色,就變成紫紅色了。如果幾種顏色的小方塊再經過迭印,看上去五彩繽紛、鮮艷奪目。這種迭印的技術要有較高的精確度。
雙面對印:在印制鈔票時,正背面對印規矩精確,這也是比較高的印刷技術。這種方法目前僅限于膠版、凸版印刷上。有3種類型:(1)鈔票正面部分有色邊線或四周邊線與背面相同位置的邊線相吻合。(2)在底線中某一部位對準,比如印有小圓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狀的圖案,透視之兩面對準。(3)人像對印工藝復雜,技術要求更高,如法國法郎。
花紋對線:這是底紋印刷的一種新工藝。一種是全版(上下左右)印刷到邊,如果將兩頭邊際對接,印有彩色的璇形花紋或其他形狀的圖案,完全可以對線。人民幣紙幣的工藝手段演變一直是跟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化著的,從三版幣開始人民幣就加入了熒光紙印刷,注入了新的血液,未來人民幣的印制會如何發展,這也將引領著錢幣收藏市場的未來動向。
每一套人民幣都有一張價值最為高昂的,通常被稱為該套人民幣的“幣王”。如第三套人民幣的幣王為背綠水印一角,其收藏價格已高達幾萬元了,而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大黑十元也是幣王,而第一套人民幣的“牧馬人”更是以400萬元的價格成為當之無愧的“土豪”。
中國的人民幣可以說已經經歷過了很多次改版了,從最初的第一代人民幣開始到現在的我是使用的人民幣,無論是從圖案上還是在制作的紙張上都有著很大不同。
大家是否對第一套人民幣很好奇呢?這款人民幣發行于1950年,只流通了五年便停止適應。大家都將其親切地稱為“大帆船”,成為第一套人民幣中不可多得的券別。只有一點點了解清楚,才能夠分辨出真假人民幣,不至于讓自己失望上當。
第一套人民幣壹佰圓北海橋黃三平版本基本上的身價在十五萬元左右,而且市場貨源相當緊俏,普通錢幣市場已經很難尋覓到其身影,大多數都被沉淀在藏家手中,打算長線持有。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在我國建國之初,為了穩定政權,同時也帶走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國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在1951年3月20日,我國發布了統一關內外幣制的命令。5月1日發行蒙文的人民幣“伍仟圓蒙古包”。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