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洪武年間鑄錢,局地較多,版式繁復。而在林林總總的洪武錢中,譜載洪武通寶背濟折三型錢,較為珍稀。 展目此枚洪武鉛錢,鉛質無疑。這一書體書意正是洪武錢之典型,無疑無邪矣。
明洪武年間鑄錢,局地較多,版式繁復。其錢遺存有豐有薄,有珍有普。而在林林總總的洪武錢中,譜載洪武通寶背濟折三型錢,較為珍稀。收藏價值較高。北京瀚海2011年上拍成交一品洪武通寶背濟折三,成交價高達十萬余元,即可見一斑。
展目此枚洪武鉛錢,鉛質無疑。其乃出土之物,可見其鉛色老舊,泥土覆蓋,結痂緊實,刃撬不易,老而彌堅。其鑄相完整無缺,品相極佳,在遺存鉛錢中可算極美之品。直徑33.7毫米,重約11.24克,折三形制(稍大)。其鑄體方正圓矩,地章平整,穿輪干凈。其字廓較為深竣,廓線筆劃十分清晰,其官爐所鑄難以疑之。
再觀其錢文書意,可見面背文字,楷書書體,書法規范,用筆有力,橫直豎立,布局協調,甚為端美。這一書體書意正是洪武錢之典型,無疑無邪矣。
顯而易見,無需啰嗦,根據幾個方面的特征考察此品鉛錢,其正是一枚由銅范所出之鉛質試范錢,開門見山。收藏實踐加上檢索可知,明代鉛錢本就罕見,再以愚目前之眼界所及,此可謂僅見,十分難得。
愚見一直以為,鉛質錢,一直是中國二千多年來古代鑄錢不可或缺的材質之一,其理應在泉譜上占有一席地位。而除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行用鉛錢以外,余前后各代遺存之鉛錢,多為試范,由于材質原因保存不易,也由于性質使然,史鑄量薄,因而至今多為稀見難得,故鉛錢不僅很有收藏價值,也很有研究價值,不可忽視矣。
在位執政期間鑄有“洪武通寶”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當十大錢等大小錢幣共五種,除小平錢外,其錢背有二錢、三錢、五錢、當十,另鑄有“洪武通寶”花錢等。
而洪武通寶如今也是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古錢幣,洪武通寶主要采用舊錢和廢銅進行鑄造,由于制作的材料非常的雜亂無章,所以制作出來的錢幣純度也不同,因此現在流傳下來的洪武通寶的價值也是不同的,所有大家在收藏的時候要注意鑒別。
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時代在變化,貨幣也在變化,在明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貨幣名為“洪武通寶”。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種款式被發現。
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吳二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記地為;京、北平、浙三、豫、濟、鄂、桂、福、廣等九等。
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到八月,因寶鈔流通受阻,為堅決實行紙幣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銅錢。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錢” 3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北平” 1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鄂”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浙” 1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福” 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