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順治三式又名順治“一厘”式,是繼順治一式、二式之后鑄造的第三類順治錢形式。除荊一厘和云一厘(密云局)未見實物外,其余各局鑄幣均不難見到。
順治三式又名順治“一厘”式,是繼順治一式、二式之后鑄造的第三類順治錢形式。順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鎮錢局停鑄單字記局錢,開鑄順治背一厘錢,每文重一錢二分五厘,較背單字錢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記局漢字與穿左“一厘”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銀一厘之意(一千厘準銀一兩),可直接與官銀兌換,故稱其為計銀一厘式。 據史料記載順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開鑄,分別有:戶一厘、工一厘、薊一厘、宣一厘、云一厘(密云局)、東一厘、臨一厘、原一厘、陽一厘、陜一厘、同一厘、河一厘、浙一厘、寧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云南省局)、荊一厘。除荊一厘和云一厘(密云局)未見實物外,其余各局鑄幣均不難見到。各局版式基本固定,變化不大,除原一厘、浙一厘、寧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等南方各局使用較為特殊的面文書法而外,其余各局多數采用了戶部鑄幣的標準面文體系。這說明清代鑄幣體系正進一步趨于完善與統一,同時也說明到了順治中、后期清政府的中央集權逐步加深,而南方的割踞勢力也進一步被削弱了。
順治四式又名順治“滿文”式,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央責令各省、鎮錢局停鑄各類順治舊錢,由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開鑄“新錢”即順治通寶背滿文“寶泉”、“寶源”錢,每文增至一錢四分,且銅制金黃徑大精美,俗稱大制錢。此次改制完全脫離了明代體系而確立了清代制錢風格,完成了從型制上仿造明代制錢到鑄造真正意義上的清代錢幣的轉化過程,在整個中國錢幣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順治滿文式雖然只有戶部、工部二局鑄造,但鑄造量非常大。所需的銅主要來自明代以及順治舊式錢回爐改鑄,所以在存世的順治錢中背“寶泉”、“寶源”順治最多。
順治五式又名順治“滿漢文”式,順治十七年(1660年)戶部提準十四個地方局按照順治四式的規格從新開鑄新錢,其背文由本省滿文局稱和漢文局稱組成、故名“滿漢文式。分別有滿漢文:同、福、寧、東、江、宣、原、薊、昌、河、臨、浙、陜、密字,其中福建省的“福”字和密云局的“密”字未見實物。
順治通寶的價格怎么樣 在順治通寶中最出色的收藏是順治通寶楷書折二雕母背“原”,這枚順治通寶在市場上的收藏價格大概是在20000元人民幣左右,在該系列的古錢幣中屬于領先者。
順治通寶值多少錢一枚?
順治通寶主要為小平錢,少數折二、折十大錢,按背文變化和鑄行階段可分為五式。“順治五式”在明清錢幣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清軍入關之后,清政權、南明政權、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
順治通寶的背文有五種不同的樣式,所以順治通寶,又被稱為是順治五式。藏友們在收藏的時候,要隨時關注順治通寶的市場價格。現在順治通寶的版別不同,價格體現也有不一樣的表現。
我們先來看看順治通寶背一分當十型大錢的基本情況,它選擇的材質是銅鋅合金,在順治時期錢幣制作依舊是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當中,所以,有的錢幣并沒有正式進入到流通市場當中,而順治通寶背一分當十型大錢也是其中之一。
順治通寶是滿清從龍入關之后鑄造的第一種錢幣。面文改用漢文,曰;“順治通寶”。順治通寶錢鑄造成份:紅銅70%,鋅30%。 順治錢的鑄材屬銅鋅合金,應簡稱之為黃銅。順治通寶,背穿上為“十”穿右為“一兩”等,均屬試鑄樣錢。
順治通寶銅錢值多少錢 順治通寶銅錢發展前景如何
在北京開設鑄造局,在工部和戶部開設寶源局和寶泉局統一發行貨幣,全天下統一使用貨幣。據了解,最常見的就是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戶" ,它們很常見,市場價格特別便宜,一枚只能賣到四元左右。順治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價值五千元左右。
順治通寶各個版別有什么區別 順治通寶哪個樣式錢幣收藏價格最高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二” 6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戶” 8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一” 4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戶” 4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工” 1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工” 120元 順治通寶楷
順治通寶值不值得收藏投資 順治通寶適合長線投資還是短期投資
第一種,正面寫有順治通寶,背面無字及花紋,故稱為光背錢。 第二種,在錢幣背面由一個單一漢字記載其鑄錢局,故稱為背漢文紀局。 第三種,錢幣背一厘錢,以每文的重量為一錢二分五厘為標準,制作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