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是一枚制作精致的開元通寶母錢,是錢直徑25.5毫米,外緣輪寬2毫米,正面內廓7.5毫米、內穿7毫米,背面內廓8.2毫米、內穿6.5毫米,厚1.7毫米,重量4.2克。 母錢實際上是翻砂鑄錢的錢模。
這是一枚制作精致的開元通寶母錢,是錢直徑25.5毫米,外緣輪寬2毫米,正面內廓7.5毫米、內穿7毫米,背面內廓8.2毫米、內穿6.5毫米,厚1.7毫米,重量4.2克。細審此錢,輪廓鋒芒,錢文疏朗,筆畫細勁,字口深峻,地章平整,錢肉光潔,制作規矩,精致美觀,具備母錢基本特征,可以斷定這就是一枚開元通寶母錢。
母錢實際上是翻砂鑄錢的錢模。據有關資料記載: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開元通寶母錢可分為雕母和鑄母兩種。雕母是用手工雕刻而成,其質地有木、牙、銅、錫四種。雕母是用來翻鑄母錢的,母錢也稱為鑄母,作為翻砂鑄錢的錢模。有時雕母也用來作為錢模直接鑄錢。鑄母即母錢,由雕母翻鑄而成,是翻砂鑄錢的錢模。唐代以前的鑄錢基本是用泥陶范、石范、銅范澆鑄銅錢。
從唐代開始才采用先進的翻砂法鑄錢,大大提高了鑄錢的產量和質量。作為錢模的母錢便應運而生。歷代母錢原本數量就非常稀少,加上反復使用的損壞,鑄后銷毀種種原因,大多已不見蹤影,偶然幸存下來也是鳳毛麟角。因而,留存至今的目前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開元通寶一般內郭較細,圓穿鑄造方正。直徑:24.86mm,重:3.7g上面就是有關于開元通寶的介紹。
開元通寶作為唐代的第一種貨幣,其發行量最大,使用時間也是最長。開元通寶的銅銹也是因為在底下久的原因,發生的一系列反應。開元通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代表著貨幣進入了新的紀元。現在關于開元通寶的收藏,其價格也是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開元通寶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比如以背三朵云的開元通寶,因其做工精致,存量極少,使得其被賣出幾萬甚至是十多萬的價格,也是開元通寶中難得的競品以及珍品。
因這種錢幣發行于唐朝,距今時間較長,所以開元通寶在收藏市場中并不多見,打算收藏這種古錢幣的收藏愛好者還需要多多留意,當然,通過上文已經知曉開元通寶價格幾何,若是遇到不法商販故意抬高價格,應冷靜對待,不能頭腦一熱做錯事。
地位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開元通寶的出現,開元寶、通寶方孔圓錢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八百多年來的銖兩貨幣的結束。
閩開元小平鉛錢形制悉仿唐會昌開元,面文“開元通寶”對讀,隸書體,基本上繼承了初唐歐體隸書的書法藝術遺風。這批鉛錢分背福、背閩兩大系列版別,若再細分則版別甚多。背“閩”系列有普品、小樣等版別。 以小樣為罕,閩字為隸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