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我國卻有一種郵票小全張郵電部明文規定不能撕開(剪開)單枚貼用,它就是1964年10月20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小全張。 1964年10月1日,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典禮。
眾所周知,郵票小全張在貼用時,可根據寄發郵件所需的郵資,視小全張的面值情況,采取全套貼用或撕開(剪開)單枚貼用均可,只要符合郵資即可。而我國卻有一種郵票小全張郵電部明文規定不能撕開(剪開)單枚貼用,它就是1964年10月20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小全張。
建國15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輝煌業績:一是從1949年建國開始,到1955年這7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加強了建國初期的國家政權建設,基本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剝削制度,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二是1956年開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64年10月1日,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典禮。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和貴賓三千多人參加了典禮。典禮后舉行了盛大的群眾游行。
為慶祝建國15年來我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輝煌勝利,郵電部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編號紀106,全套3枚橫聯印,分別為“中國共產黨萬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毛主席萬歲”。郵票圖案中各族人民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熱烈慶祝國慶佳節。郵票以橫三聯形式出現,構成一整體,以絢麗多彩的畫面,表現出中國人民舉國歡騰、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的場面。
該小全張上印有三枚郵票一套,面值、圖案和售價均與1964年10月1日發行的一套三枚郵票相同,即每張售價24分,小全張相連之處不打齒孔。小全張由盧天嬌設計。
郵電部在下發的第269號《關于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及小全張郵票的通知》中是這樣規定的:
(一)1964年10月1日發行的這套郵票每張上印有一、二、三圖(共50枚),除每枚郵票成為一幅圖案外,三枚連在一起就構成一幅大的圖案,在出售郵票時,仍以每枚為單位,如購票人選購其中任何一枚或幾枚時,均可售予。
(二)于1964年10月20日發行的紀念郵票小全張,每張上印郵票一套,共三枚,面值及售價均與郵票相同,小全張三枚相連之處不打齒孔,貼作郵資時,以整張連邊飾或沿三枚周圍齒孔撕下均可,但為保持該郵票的畫面完整無損,一律不得用剪刀剪成單枚或雙枚貼用,否則均作未付郵資處理。對此必須向購票人詳細講清。該小全張因發行數量較少(4萬枚),除中國集郵公司供集郵出售外,并一次發給各省局一部分,希各省局在分時照顧到開放城市或外賓常到之處。
通過上述規定,我們可以得知“為保持該郵票的畫面完整無損,一律不得用剪刀剪成單枚或雙枚貼用,否則均作未付郵資處理。”這個特殊規定在我國郵政史上是唯一的一次,在世界郵政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由于當時國內集郵者購到后很少貼用,因此了解此規定者不是很多。
”可見無論是千古圣賢還是黎民百姓,對財富的渴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要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就好。這枚郵票可不一般,名字就很吉祥,叫做“富百代”。
即便到了近代,中國也經歷了從軍閥混戰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歷程。1916年到1928年的12年間,各地軍閥割據、群雄并起,紛紛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折騰的昏天黑日,民不聊生。
有感韓國前總統被俘。 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盧泰愚的最大心愿是與中國建交并訪華。本書以郵票為媒介,向讀者介紹89年來韓國歷任總統及其業績與過失。
2017年3月21日上海郵政石門二路郵政支局使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90周年》郵資機宣傳戳1枚,由于本人在山東臨淄,委托郵友制作自制紀念封。
人們常說“猴”是無臀的,所以坐不住,善於變動,同時“猴”計多、狡猾,喜歡在小天地里封王稱霸。古時候將各據一方的霸主稱為“諸侯”,其中“侯”來源于“猴”,因指人而將的“犬”旁去除。因此,人們意會“猴”年的命運是琢磨不定。郵政編碼前代號25;
近一個世紀之遙的漫漫路途,走來“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這就是風云90春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201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
《第27屆上海桃花節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
隨著春日第一縷清風,第27屆“上海桃花節”翩躚而至。同時第27屆上海桃花節集郵展覽于3月24日又在浦東新區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開幕。 上海郵政惠南鎮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屆上海桃花節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一枚,本人自制紀念封以志祝賀。
中國無面值郵票
郵票的票面上,大都標印郵資金額,稱為“面值”。不過,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這種郵票稱被為“無面值郵票”。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
重金購買的“珍郵”,最終打水漂了。
近日,筆者經手了一起紀92《古代科學家》第一組(8-1)蔡倫像多“前”字的信銷票鑒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據其介紹,這兩枚“珍郵”是從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購得。于某的一系列舉動,使老王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