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3年3元人民幣,由中國銀行于55年3月發行,是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唯一一枚三元幣,也是目前為止所有人民幣中唯一的一枚。就這樣,這枚53年3元人民幣只是流通了不到十年時間。所以現今,才會有不少人對這枚3元人民幣知之甚少。
53年3元人民幣,由中國銀行于55年3月發行,是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唯一一枚三元幣,也是目前為止所有人民幣中唯一的一枚。第二套人民幣發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解放前通貨膨脹的遺留問題,由于當時我國的印鈔技術比較落后,所以這枚三元幣便由蘇聯代為印制。后來由于中蘇關系惡劣,為了防止蘇聯印刷鈔票來擾亂了我國的金融市場秩序,故而中國銀行決定進行回收并予以銷毀。就這樣,這枚53年3元人民幣只是流通了不到十年時間。所以現今,才會有不少人對這枚3元人民幣知之甚少。正因為其存世量稀少,因此才顯得極其珍貴。
人們對53年3元的品相色澤各方面要求還相當苛刻,只有品相完好,色澤鮮艷的全新品種才會有一萬元的高價,而那些有磨損或已褪色的3元,價格卻是相差甚遠,看其磨損程度如何,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
雖然53年3元價格高達一萬,而且一直未呈現下降趨勢,但如果你手上有一枚53年3元想要出手的話,恐怕你是很難找到買主的。去到人民幣收藏市場,你就會發現,對于53年3元根本就鮮有人購買。為何這枚53年3元價格居高不下,卻又如此不受歡迎呢?是什么造成了53年2元如此尷尬的處境?我想這也是當今人民幣收藏市場存在的一大弊端吧!
今天要介紹的第二套人民幣一九五三年的一分錢,目前在市場上獲得了多數藏友的關注,這款一九五三年的一分錢收藏人數逐漸增長。
不同品種不同價格,1953年1分紙幣分為兩種,一種是1953年3月發行的第二版人民幣的輔幣有冠字有號碼的分幣,另一種是1981年發行的帶有冠字無號碼的分幣。
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則是蘇聯代印的幾版紙幣,一直都是收藏愛好者青睞的對象,價格也很高。當然,由于時間已久,再加上存世量的原因,1953年紙幣價格總體上價格都是比較高的。主要也是因為它在市面上非常少見。
在當時那個年代,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的面值太大,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不利于商品流通,再加上制作工藝不足、材質差,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第二套人民幣面世。
1953年3元紙幣該套錢幣由我國委托前蘇聯印刷,采用了防偽技術。后來,由于中蘇關系惡化,為防止前蘇聯用手中的鈔票擾亂我國的經融秩序,我國決定于1964年4月15日起限期一個月收回。1964年5月15日,3元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
因為第二種的1981年2分人民幣印制時間較短,所以存世量來說也較多,所以相對來說1953年2分人民幣價格也更高。因為第二套人民幣是冠號的分紙幣,本身就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可以說1953年2分人民幣是見證了當時歷史背景的代表紙幣,收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