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3年3元紙幣該套錢幣由我國委托前蘇聯印刷,采用了防偽技術。后來,由于中蘇關系惡化,為防止前蘇聯用手中的鈔票擾亂我國的經融秩序,我國決定于1964年4月15日起限期一個月收回。1964年5月15日,3元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
1953年3元紙幣是我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一種面額,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發行的唯一一種面額為三元的人民幣,它流通時間非常短,目前存世量較少。紙幣呈淡綠色,紙幣正面左右兩端印有繁體三元字樣,中間是井岡山龍源口石橋圖案,底紋為黃色。背面圖案是花紋和國徽,中間有在我國具有代表性漢、藏、蒙、維等四種文字,中間下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叁元”字樣。
1953年3元紙幣該套錢幣由我國委托前蘇聯印刷,采用了防偽技術。后來,由于中蘇關系惡化,為防止前蘇聯用手中的鈔票擾亂我國的經融秩序,我國決定于1964年4月15日起限期一個月收回。1964年5月15日,3元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第二套人民幣1953年3元紙幣反映出的是一段歷史,在它的身上我們既能看到當時中蘇關系的密切--我國對前蘇聯的信任,前蘇聯對我國的援助,也能反映出兩國反目成仇的歷史,它的收回后,馬上由第三套人民幣所取代,這說明我國逐漸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1953年3元紙幣雖說在市場上的量極少,價格也嚇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3元鈔都是運行在高價位的的。不同品相的紙幣之間價格相差懸殊,挺版沒用過的、當然量是最少的價格最高,都好幾萬了,9成新的與暫新的沒用過的相差比較大,品相越差,價位越低。作為收藏愛好者,我們要注意和控制風險,不能因為別人的炒作而跟風,要多看、多學。
所謂1953年10元紙幣,當然就是指在1953年發行的票面價值為10元的紙幣。據悉,1953年10元紙幣的收藏價值在10萬+元左右。
9月18日,“海遼輪”接到起航命令,與“海川輪”同行。“海遼輪”起義核心小組研究認為:和“海川輪”一起出發,起義計劃必將暴露。當國民黨當局發現時,“海遼輪”已經快到大連了。
要確切地掌握5分紙幣行情,首先要對其存世的數量有一個大致估計。根據2000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官方所發布的數據來看,目前5分紙幣的存世量只有發行數量的1.04%,在第三版人民幣退出流通的歷史舞臺之后,中國人民銀行一度大規模的對這些分幣進行回收和銷毀。
短暫的發行時間與稀少的存世量,這也讓其退市后成為除第一套人民幣之外價值最高的一套人民幣,其中包含的幣種價值都極高。
“蘇三幣”屬于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起開始發行,其中包括3元、5元、10元這三枚面額的人民幣。
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分幣的地位是最低,主要是因為現在市面不流通了也不發行了,即使流通也買不了東西,所以大家對它的第一感覺就是沒有價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