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它不論是在學術研究、文物考證,還是收藏鑒賞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也是中國貨幣史上特有傳奇色彩的珍稀錢幣,尤其是背“同”的純熙元寶鐵錢,更為罕見。
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于公元1174年登基改元時,原本是用“純熙”年號,且行文廣告于天下,當時擔任贛州知府的洪邁還特意寫了賀表,以示慶祝,可是等到朝廷的詔書下達后,方知新年號是“淳熙”而不是原定的“純熙”,雖音同卻意義不同,究其竟:“純熙”一詞原本出自《詩經·周頌·酌》中的一句:“于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這是敘述武王伐紂的《大武》樂歌之一,是歌頌武王的功績,純有宏偉無比的含義,“熙”乃明朗國運,天降洪福,蘊藏有橫掃狼煙的氣勢,時因屈膝求和的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號會激怒金國而遂改“淳熙”,言欲致“淳化”“雍熙”之美,偏安知足矣! 根據文獻記載推算,從乾道癸巳冬至宣天下改元純熙起,到甲辰日重改年號“淳熙”止,前后歷時共六天,其年號使用之短暫,堪稱中國歷史之最。
宣制天下改元“純熙”后,便開爐鑄錢,改“淳熙”年號后即停鑄,由于鑄時短,“純熙元寶”小平錢存世量極為稀少,稱得上是曇花一現的貨幣,“純熙元寶”實物遺存,見證了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衰弱最為可恥的統治王朝。因此它不論是在學術研究、文物考證,還是收藏鑒賞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也是中國貨幣史上特有傳奇色彩的珍稀錢幣,尤其是背“同”的純熙元寶鐵錢,更為罕見。
淳化、雍熙皆為北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各取其中一字組成“淳熙”,以示對祖宗盛世的追慕和效法。加之鑄量稀少,珍貴罕見,有人估算其存世數量不會超過二十枚,是當之無愧的南宋錢幣大珍品,自然備受收藏家追捧。
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東北罐裝窖藏。顯而易見,此徑重非為一般小平銅錢所具有。因此,結合其徑重皆大與常規銅鐵錢,本品諸般特征顯示,其凸顯母錢應該具有的基本特征,寶馬之相可確矣。
就在不久前,東北博友先后披露展示了其所藏的南宋“純熙元寶背同”大錢。由于此形制純熙元寶錢,之前諸譜未載,又加之純熙年號存續時間極短,有泉友可能覺得很是迷茫。 首先,還是例行之辯銹識漿,以確認此錢本身的真實可靠性。 其次,審視其鑄體。
而如今發現折三大錢,并且已經可公見數枚且銀、銅皆有,說明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當時除了小平鐵錢外,還鑄了折三大樣樣錢。此形制銀、銅錢現世后,徹底打破了所謂小平鐵錢天下孤品的荒唐臆論,其具有相當重高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亦是不言而喻的。
顯而易見,我們若以“純熙”年號存續時間長短這一點來考慮其鑄錢可能不可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但是,盡管它存續時間短,但“純熙”年號卻是正式昭告天下的實實在在的皇帝年號,而有正式年號當有鑄錢為證或者為標志。
與譜載拓圖和鐵錢比對,其書體書意之一致,核心風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確定其書相無異無邪,寶馬之相初顯。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東北罐裝窖藏。其緣廓露銅可見,材質泛紅,青銅質地,銅色熟舊。
純熙元寶圖片 純熙元寶價格
近年來江蘇高郵出土一枚純熙元寶小平鐵錢,背上“同”。為純熙元寶傳世之孤品。在史料記載中最為常見的為鐵錢,版式也比較多,除了鐵母和隸書版的純熙元寶之外,其他的版式留存于世的數量比較多。
純熙元寶停鑄原因 純熙元寶值不值錢
近年來江蘇高郵出土一枚純熙元寶小平鐵錢,背上"同"。為純熙元寶傳世之孤品。根據文獻記載推算,從乾道癸巳冬至宣天下改元純熙起,到甲辰日重改年號"淳熙"止,前后歷時共六天,其年號使用之短暫,堪稱中國歷史之最。
純熙元寶錢文字體鑒賞 純熙元寶流通了多長時間
“純熙元寶”鐵錢背穿上“同”字,系紀鑄造監名,表明此錢是由淮南西路舒州同安監所鑄。地處安徽的舒州同安監行動非常迅速,在接到改元“純熙”詔令后,便率先鑄造出了少量“純熙元寶”背“同”小平鐵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