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純熙”、“淳熙”雖音同意義卻不相同。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因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號會激怒金國而遂改“淳熙”,言欲“取法淳化、雍熙為義”,實乃托辭耳。是為“純熙元寶”錢首次面世。背“同”意為舒州同安監所鑄,該錢監位于現在的安徽省西南部。
“純熙”是宋孝宗趙昚擬用的年號。《皇宋中興兩朝圣政》卷五十二“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條載:“詔以明年正月朔為淳熙元年。初,詔改元純熙,尋以取法淳化、雍熙為義,改元淳熙。”這說明在乾道九年十一月以前已下過改元“純熙”的諭旨,后來因考慮到要取法宋太宗,將他所用的年號“淳化”、“雍熙”中各取一字,拼成“淳熙”,作為年號。“純熙”、“淳熙”雖音同意義卻不相同。
“純熙”一詞原本出自《詩經·周頌·酌》中的一句:“于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這是敘述武王伐紂的《大武》樂歌之一,是歌頌武王功績的詩篇。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因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號會激怒金國而遂改“淳熙”,言欲“取法淳化、雍熙為義”,實乃托辭耳。
1985年江蘇高郵大運河出土一枚“純熙元寶”小平鐵錢,背上“同”。是為“純熙元寶”錢首次面世。“純熙”年號雖未實行,但孝宗已于乾道九年戊戌日之前下諭改明年為“純熙”元年,有關部門自然要準備鑄造新的年號錢。古代通訊、交通不便,由于沒有及時得到再次改元“淳熙”的諭旨,有些錢監已經開始鑄造行用錢。這就是“純熙元寶”背“同”小平鐵錢的由來。背“同”意為舒州同安監所鑄,該錢監位于現在的安徽省西南部。
這枚折五型“純熙元寶”錢,窄緣細郭,錢文楷書旋讀,背穿上有一仰月紋。另外,筆者還藏有一枚“純熙元寶”背上“同”小平錢,亦為窄緣細郭,錢文楷書旋讀。兩錢書法如出一轍。筆者這些精整錢幣均為失蠟法鑄造,實為鑄錢前期準備階段的錢幣樣式。其實筆者對這類錢幣早有認識,近來通過展示這些錢幣筆者也在認真研究它們與錢譜所載錢幣的關系,進一步積累資料。待條件成熟后再一并論證。
據業內專家介紹表示,所謂的純熙元寶,指的是在純熙年間打造的一款錢幣。同樣的讀音,不同的意義,當然就會讓這一款純熙元寶的歷史意義凸顯。
淳化、雍熙皆為北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各取其中一字組成“淳熙”,以示對祖宗盛世的追慕和效法。
如上個世紀80年代江蘇出土的“純熙元寶”鐵錢,首次將“純熙”這一僅存在六天的年號呈現于世人眼前。 高郵出土的南宋鐵錢眾多品種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數枚“純熙元寶”背“同”小平鐵錢。當時并不知道歷史上曾有過“純熙”年號。
不同的學者對這類“純熙元寶”給出了不同的注解,但漏洞依然存在,直到貨幣史學家葉世昌提出“純熙元寶”屬于孝宗朱佑樘的年號,并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資料,這枚錢幣才正式確定了身份。
“純熙元寶”鐵錢背穿上“同”字,系紀鑄造監名,表明此錢是由淮南西路舒州同安監所鑄。地處安徽的舒州同安監行動非常迅速,在接到改元“純熙”詔令后,便率先鑄造出了少量“純熙元寶”背“同”小平鐵錢。
與譜載拓圖和鐵錢比對,其書體書意之一致,核心風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確定其書相無異無邪,寶馬之相初顯。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東北罐裝窖藏。其緣廓露銅可見,材質泛紅,青銅質地,銅色熟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