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縱觀華夏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開元通寶背月的出現還是打破了我國字秦漢以來便使用秦半兩和漢五銖錢幣的歷史,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開元通寶錢幣最早是在唐朝開始鑄造的,是唐朝時期的主要代表錢幣。
開元通寶背月是鑄造于唐高祖武德四年間,是唐代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并且在我國一千多年的鑄錢歷史中,它算是一個典范類型,極大地影響了后世的設計與進位衡法,其中最以“開元”二字最為耐人尋味。那么,開元通寶背月有何歷史意義呢?據悉,在舊唐書上曾經有記載說:“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之錢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最初的時候,開元通寶的金銀錢僅僅是用于宮廷間的腕上或是賞賜,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禮錢”,后來才漸漸具有流通功能。但縱觀華夏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開元通寶背月的出現還是打破了我國字秦漢以來便使用秦半兩和漢五銖錢幣的歷史,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開元通寶錢幣最早是在唐朝開始鑄造的,是唐朝時期的主要代表錢幣。今天要說的這款背月大約4克重,直徑2.4厘米,錢幣背面有個特色月紋圖案。關于這個月紋還有好幾個傳說,一個說是在鑄造錢幣期間,以為文德皇后不小心在未干的模子上掐了一個指甲痕跡,自此留下錢模大量生產。還有傳說這個文案和楊貴妃有關。不過這些傳說后來都被認為不可當真,經不起推敲。但是話說回來,這些歷史故事確實也賦予了錢幣的一些特點和文化特質。
其實開元通寶的錢幣的制造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因為是古錢幣都是從墓葬中出土的,所以很多都散落了,現世的存量也不是很多,品相好的更是少。目前很多的拍賣價格都已飆升到了1000多元。
開元通寶的版式多種多樣,不同時期,流行不同的面文版式。接下來我們重點來了解開元通寶大樣直徑以及它的價格。直徑小的在18mm左右,有闊井、小元、短通等版式。開元通寶大樣直徑大約在25.8mm左右貨更大,—般背月從23mm-25mm左右。
開元通寶延續秦朝的方孔圓錢,它的直徑在2.2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量則是1.7克到5克不等,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特別是開元通寶背上月,這樣的一種錢幣收藏的價值相對來說更高。所以對于很多收藏者,愿意更多了解開元通寶背上月價格,然后再選擇收藏,體現這款錢幣的意義和價值。
下面就來對開元通寶的版本情況做了解,希望大家看完可以知曉到底哪一種值得收藏。小編得知,目前常見的開元通寶價格在幾塊錢到幾十塊錢左右,但是,如果所右挑元或者是雙挑元的話,因為存世量少,算得上是罕見的版本,所以,它們的價值也會高很多。
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絲(約4克)為一錢,每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起用這種新衡制,換算便利,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開元通寶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經濟決定金融,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物。
白銅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之所以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
開元通寶罕見版 開元通寶的價格和照片
古錢幣收藏中,唐朝錢幣開元通寶罕見版是目前的熱點之一。開元通寶一般內郭較細,圓穿鑄造方正。因此,開元通寶罕見版成為眾多藏友熱情追捧的對象。 南唐“開元通寶”折十大錢一枚,直徑42.3mm,極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5060元。
開元通寶2018年價格表 開元通寶的介紹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開元通寶一般內郭較細,圓穿鑄造方正。北宋·開元通寶折十,成交價格RMB 28750,成交時間2015-12-28 。
開元通寶最大特點是什么 開元通寶錢文字體解讀及鑒賞
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開元通寶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數開元背有甲痕。錢徑24毫米至25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重約4.5克。“甬”部上筆開口較扁,整個字體顯得比前期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