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元”意為“開創安定富裕的美好生活”。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道教經典有《太上老君開天經》。故“開元通寶”制詞,除顯性意義外,尚有隱性意義層面存在。
中唐以后出現的年號錢,是將年號作為幣名,來顯揚帝王天威。那么,開元通寶尚不屬于年號錢。那為何稱為“開元通寶”呢?學界存在著兩種說法。
一說,所謂“開”者,乃開啟、開拓之意。“元”者,易經上本有“元者始也”,“元者善也”的古訓,為人所盡知。“開元”意為“開創安定富裕的美好生活”。“通寶”也是當時流行的術語。稱“錢”為“寶”,始于左傳。晉時也有人說過“錢,國之大寶”。因此“通寶”也有“通濟溥益的實貨”之意。
還有一說:即開元通寶的命名,與南北朝時期以至隋唐之際盛行的道教文化有很大干系。先說“開元”二字。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道教經典有《太上老君開天經》。按照道教教義,遠古創世紀經歷了諸劫,凡五個劫號,其中便有“開皇”。開者,開劫度人之意。北朝道教經典又有《度人經》,專講道教諸位尊神開劫度人之理。元者,道經講“洪元”,為道教創世紀的第一大世紀,洪元經萬劫又有混元。《云笈七簽》卷三說:“尋道家經誥,起自三元”。即“混動太無元,赤混太無元,冥寂玄通元”。“開元”二字合釋則有開劫創始超度眾生的寓意。“通寶”二字,道藏有洞真諸經,通、洞在道藏中互用,洞即通,真即寶。“洞真”謂通向真仙之道,此亦通寶一語暗含影射之意。故“開元通寶”制詞,除顯性意義外,尚有隱性意義層面存在。不管是哪種解釋,其用意不外是為了迎合高祖心理,既能借此讓其崇道盛舉,溝通與道教諸神君的感應,得以長生久視,長治久安。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開元則不然,《舊唐書》明載其面文的題寫者是楷書圣手歐陽詢,但是在面文的讀法上卻頗有爭議。 可是,在《中國歷代錢幣圖解與注釋》(任雙偉)一書中卻提出與新、舊《唐書》迥異的史學名典。
開元通寶市場價值50萬元的是有的,100萬元的開元通寶都是有成交過的,這也說明了開元通寶的收藏價值還是不錯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市場成交價格比較高的開元通寶。
因這種錢幣發行于唐朝,距今時間較長,所以開元通寶在收藏市場中并不多見,打算收藏這種古錢幣的收藏愛好者還需要多多留意,當然,通過上文已經知曉開元通寶價格幾何,若是遇到不法商販故意抬高價格,應冷靜對待,不能頭腦一熱做錯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款錢幣雖然外貌普通,卻在錢幣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就是開元通寶。開元通寶延續秦朝的方孔圓錢,它的直徑在2.2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量則是1.7克到5克不等,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開元通寶由于出土較多市價較平,普通開元通寶,每枚人民幣約1元;中期開元每枚約10元。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市價略高,每枚百元左右。
閱譜可知,譜載有唐開元通寶背穿上“月孕星”錢一品,相對少見。而今日所展,卻是穿上一個“月孕星”紋飾,穿左右和下方分別嵌鑄一顆星,合起來可稱為背“三星一月孕星”,亦今為止,其不僅脫譜,而且甚為罕見。
一枚開元通寶值多少錢 開元通寶的收藏價值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開元通寶一般內郭較細,圓穿鑄造方正。直徑:24.86mm,重:3.7g上面就是有關于開元通寶的介紹。
開元通寶鎏金錢有哪些特征 開元通寶鎏金值不值錢
一方面清源不鑄宋廷錢幣以示其獨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鑄造開元錢又可在宋、吳越境內和海外貿易中通行無阻。“開元通寶”至此已融入中國文化之中。該幣與常見的“開元通寶”錢幣,大致相同,只是版別不同,屬特大型寬緣錢幣,在“開元通寶”錢幣中,屬珍稀版別。
開元通寶遺存量大嗎 開元通寶市場價值分析
唐武宗會昌年間,全國納稅戶不足280萬戶,而出家僧尼則多達數百萬人。會昌五年,武宗下令廢天下佛寺。武宗還采納了宰相李德裕的建議:以廢寺銅材就地鑄錢。定為2上,四級,標價在千元以上。十多年來,會昌開元通寶背永錢極少在古玩市場露面,可見其珍。